李秀琴看到她回來,手里還拿著那本書,猜到女兒這書應該是沒賣出去,就寬慰她,“你頭回寫書已經(jīng)不容易了。哪那么容易出版呢?!?br/>
林曉搖頭,將阿壽說的講了一遍。
李秀琴見阿壽小小年紀居然這么一針見血,不由驚詫這孩子真是個玲瓏心肝。
林曉又把阿壽賣書的事說了,他的故事情節(jié)也許沒林曉的精彩,但他講故事的能力卻非常棒,讓人看了之后心里暖洋洋的。
李秀琴見女兒興致昂揚,就勸女兒,“不如你這書就讓阿壽幫你改吧?”
林曉一愣,眼底有些受傷,“娘,你是不是不信任我?”
李秀琴擺手,“不是?!?br/>
自己生的女兒,李秀琴自然明白她有多驕傲。女兒智商有多高,情商就有多感人。而且女兒總喜歡用理論來恒量情感,這就讓人哭笑不得了。
阿壽能夠從一個人的語言中快速提煉這個人的特點,而女兒卻不擅長這個。
她可以想像女兒會怎么觀察別人。她會挑選幾個研究對象,然后盯著那些人觀察,把他們每一句都記錄下來,選出頻率最高的詞語或字用在文里,像概率統(tǒng)計一樣,勞心勞力。
這樣也許能寫出一本暢銷書,但女兒只是幫她爹宣傳嫁接技術,完全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。
李秀琴握住女兒的手,“我覺得雙管齊下比較好?”
林曉一怔,“怎么雙管齊下?”
“寫《齊民要術》,這才是你最擅長的東西。”
不涉及人物情感,不需要考慮語境,不需要體現(xiàn)人物的性格特征,還有什么比科普書更適合女兒的呢?
“話本寫得再好,在那些當官的眼里始終上不了臺面。但《齊民要術》就不一樣了。那可以能引起震動的?!?br/>
這話也有道理啊,林曉立刻樂意了,“那行。我都聽您的?!?br/>
她拿著書,直接去了大伯家,找到正在與大伙談得正歡的阿壽。
林曉現(xiàn)在看阿壽就覺得自己找到了撰稿人,“阿壽,你有沒有空?”
阿壽愣了下,點頭,他有空啊,他除了空閑時間,就沒旁的事可做了。
林曉樂了,“不如你幫我把這故事改了吧?”
擔心他不幫忙,林曉又忙道,“出了書,這書得到的潤筆費全歸你?!?br/>
“哎呀,你辛辛苦苦寫的,賺錢全給阿壽?”大利有些弄不明白曉曉到底想干啥,覺得她有點缺心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