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。
林家兩房聚在一塊吃折籮。所謂折籮,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。
吃完飯,回到各家,打掃房屋,把家里的不用的東西全部扔出去,就是所謂的“扔窮”。
小莊村這邊過得沒滋沒味兒,另一邊劉家村卻是熱鬧非凡。
只見劉家村祠堂大門敞開,族人分別站在兩邊,擠得人山人海,可誰也不敢發(fā)出聲響。
祠堂上方擺著列祖列宗的靈位。
再下面就是一張案桌,上面擺著打南邊運來的廣橘、甘蔗和糕點。
這些東西都是有寓意的,比如廣橘寓意財路廣闊,甘蔗寓意生活甜蜜,糕點寓意步步高升。
擺好東西,劉氏族長手執(zhí)香燭,分別從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請接財神。每接到一路財神,就會在祠堂門口燃放一串百子炮。
五路財神全部接來后,擺桌正席。
這正席是為五路財神準備的,有全豬、全雞、全魚和元寶湯。
正月初五零時零分,劉家家家戶戶打開大門和窗戶,族長在祠堂燃香,放爆竹,表示歡迎財神的到來。
接過財神,劉家村各房都會呈上一筐洗干凈的新鮮菜。
不拘是什么菜,只要重量夠就成。
祠堂門口早就支好了一口大鼎,這樣的鼎除了有功名的人家,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,當然就算買得起,也買不了。
古代許多東西都有規(guī)制,小到門環(huán),大到做飯用的器皿,再到房屋和院墻的高度會根據(jù)身份有所限制。
這大鼎也是劉族長的大兒子考中舉人那年,他從京師買回來的。
為了迎接這鼎,劉氏還專門舉行了儀式,所有劉氏村民都要到村口迎接,更是放了上百響鞭炮,聲勢十分浩大,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們直到現(xiàn)在還津津樂道那場面。
這大鼎除了祭祀,也就是正月初五吃福鍋這天才會擺出來,任人一賭它的尊榮。
此時大鼎底下已經(jīng)堆放熊熊燃燒的干柴,幾個劉氏村民正蹲在邊上添柴,里面已經(jīng)飄出肉香,時不時有人往里面添加調(diào)料。
吉時剛到,族長發(fā)表了祝福語,表達報答鄉(xiāng)鄰的美好愿望,就示意村民敲響銅鑼,正式開始發(fā)福鍋。
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早早就過來排隊領(lǐng)菜,每人手里都拿著筷子和碗。
林滿堂一家一大早就被大哥大嫂叫醒過來排隊,迷迷糊糊走了二里地,此時已是哈欠連天。